随着巴黎奥运会进入倒计时,中国花样游泳队正在国家体育训练基地进行封闭式集训,这支曾多次在世锦赛、世界杯摘金的爱游戏官方入口“水中芭蕾”梦之队,正面临国际泳联(FINA)新规则实施后的首次奥运大考,教练组透露,队伍将以“技术难度突破+艺术表现升级”为核心,力争在巴黎塞纳河畔再创辉煌。
2022年起,国际泳联对花样游泳评分体系进行重大调整:取消规定动作,全程采用自选动作比赛;技术分与艺术分权重调整为50%对50%;同时允许运动员在托举、旋转等高难度动作中突破传统编排限制,这一变革被业内称为“花样游泳的规则革命”。
“新规则更强调创新和冒险精神,”中国花样游泳队主教练张晓欢表示,“过去我爱游戏们以动作整齐度取胜,现在需要兼顾难度系数和艺术感染力。”为此,队伍聘请了俄罗斯编舞大师伊琳娜·维涅尔参与节目设计,并引入AI动作捕捉系统,对队员的水下姿态进行毫米级优化。
本届奥运周期,中国队以“老带新”阵容出战,32岁的世锦赛冠军冯雨将第四次征战奥运,她与搭档肖雁宁组成的“双胞胎组合”(因动作同步率高达99%得名)仍是双人项目主力,而在集体项目中,19岁新星王柳懿的加入为队伍注入了活力——她的招牌动作“单臂倒立旋转720度”是目前世界最高难度托举之一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队此次音乐选曲大胆突破,集体技术自选节目以敦煌壁画《飞天》为灵感,融合电子民乐与水下音效;自由自选节目则改编自电影《卧虎藏龙》配乐,试图用东方美学征服裁判。
由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禁赛令,花样游泳传统强队俄罗斯将无缘巴黎奥运,过去三届奥运会,俄罗斯队包揽了全部金牌,其缺席使得奖牌争夺战更加开放:乌克兰队凭借军事主题编排(如节目《钢铁之魂》)引发关注;日本队以动漫元素《鬼灭之刃》配乐出圈;美国队则依靠科技感十足的LED发光泳衣抢占眼球。
“俄罗斯队的统治力曾让其他国家难以企及,”国际泳联技术代表玛丽亚·何塞坦言,“但现在,中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都有机会站上最高领奖台。”
为应对新规则,中国队在训练中引入多项黑科技:
科研团队负责人李博士透露,通过这些技术,队伍已将水下动作同步误差控制在0.3秒内,“比东京奥运周期提升了40%”。
光鲜的“水中芭蕾”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,主力队员黄雪辰在备战期间每天训练10小时,为控制体重长期食用无油餐,甚至因长时间浸泡导致指纹消失。“每次憋气练习都要达到4分钟,”她笑着说,“现在我能一边倒立一边背圆周率后50位。”
而新秀王柳懿的故事更令人动容,2023年世锦赛前夕,她因训练导致耳膜穿孔,医生建议休赛三个月,但她坚持佩戴特制耳塞上场,最终助力中国队夺得集体技术自选银牌。“在水里听不清音乐,我就数队友的呼吸节奏来卡拍子,”王柳懿回忆道。
巴黎奥组委为花样游泳设计了史无前例的赛场——塞纳河畔的露天泳池,运动员将在埃菲尔铁塔的背景下完成表演,但这也带来新挑战:风向、水温波动可能影响动作稳定性,中国队已提前赴法适应性训练,并准备了晴雨两套动作预案。
国际泳联主席侯赛因·阿尔-穆萨拉姆表示:“这将是花样游泳史上最壮观的舞台,我们期待看到运动员与巴黎天际线的完美融合。”
业内普遍认为,中国队的优势在于“稳、难、美”三位一体:
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奖牌,”队长冯雨说,“更希望让世界看到,花样游泳可以既是竞技体育,也是永恒的艺术。”
随着奥运临近,这场融合了体育、科技与艺术的“水下战争”已悄然打响,中国花样游泳队能否在规则变革与强敌环伺中突出重围?答案将在8月的塞纳河上揭晓。